云门山是天下第一寿山,不是“寿”字大小,而是“寿比南山”由此而得名。青州是古“九州”之一,有着七千年的悠久历史,大汶口,龙山,岳石文化时代时期,东夷人就在这里创造了斑斓的文化,春秋战国时期,青州就是齐国的腹地。几千年来一直是各都府的政治文化中心,将相王侯,文人墨客,状元才子,云集衍生,至今历史的老街昭德街,东门街,东关街,北阁街,粮食街,建筑群青砖灰瓦,红蓝白墙,至今保留着明清时代的古色古香的原始风貌。
早就慕名而没有机会,恰巧青州书画巡回展之际,抽出半天时间驾车到了云门山。青州云门山,地处青州市城南2.5公里,自驾十几分钟就到了。海拔421米,平原拔笏,松荫盖足,山虽不高而有千韧之势,自古为鲁山名山。山顶处,有洞如门,南北相通,山南侧的“云窟”云雾缭绕,像有白云经云门洞冉冉升起。云雾中,山顶庙宇若隐若现,宛若仙境,蔚为壮观,谓之“云门山”。
云门山 书法家舒同先生提字
已是深秋季节,这里依然是山青水秀,整个山峦雄伟气势浩瀚磅礴,在平台的地平线上突兀起来一道山的雄壮,感到肃然起敬,围拢的山从云门山向两面扩散和延伸,犹如一位伟大的母亲怀抱着整个青州的腹地。我们一步步迈向错落有致、规整扎实的青石台阶,两边松柏枯槐,绿郁葱葱,攀山而上的石阶,仰天而望。进入山门后依然是长长折折的山石台阶路,经过多年踏踩的青石台阶已磨的光滑发亮了,路两边设置了供人休息的长椅和标识牌,时不时会出现一些连璧中警句,读了满满的都是正能量。
我们上山时已是下午三点,多数游人都开始下山了,我边走边问下山的人们还有多远到山顶,一位大于我的老者说:从这算还不到一半。我已是气喘吁吁了,听到说还不到一半,一声叹息:天黑上不到山顶了。老者说:你游云门山的最终目的还是拜寿,不上就白来了,很快就看到云门山上的“寿”字了。看到他都从山上下来,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上!
观寿亭是一座两重檐五重梁的高亭,仿古建筑
往上走不多远,路边有一凉亭,中国传统六柱六角叠梁重檐结构,此为“观寿亭”。亭内有六个用青州特产青刚石制成的石鼓形凳子,并以细腻的雕工和流畅的线条在凳子上雕刻了貂禅、西施、王昭君、李清照等美女、才女的形象。亭子上方亦绘有八仙、观音、寿星的图案。在此处为仰观云门山“寿”字的最佳位置,可以获得“山不逊寿小,寿不嫌山大”的感受。只是此时植被茂密,大树参天,遮挡了视线,无法看清“寿”字全貌。
经过观寿亭,往上半山腰处就是望寿阁了,走进望寿阁,其正殿为三星殿,中左为财神殿,右为娘娘殿。望寿阁,隋唐时,本为隋唐寺院,宋代时改为灵官庙,为古青州著名佛道两家共同遗址。院落高耸,临崖而建,蔚为壮观。因这里与山顶的“寿”字遥遥相望,故更名为“望寿阁”。在“望寿阁”上稍事休息,拜拜各路神仙。
继续前行,忽有一树立于道旁,名为“状元树”。据介绍,青州历史上曾有多人考取状元。曾有状元多次在云门山植树,所植树木称为“状元林”。我们拜了“状元树”,从此树树冠远处看去,形似御笔点状元,故名“状元树”。而更有山榆、松柏两树枝干缠绕,相互依偎,如同一对知心爱人,演绎着千百年的缠绵和爱恋。
海岱雄风-著名书法家武中奇题。 海:指渤海。岱:泰山。
“蓑老卧豆岩”这处题记是明朝书法家雪蓑的又一处题记
在我们停停拍拍之间,不到两个小时,就到了云门山著名的“寿”字旁。“寿”字通高7.5米,宽3.7米,是明嘉靖年间衡王府官员为衡王祝寿时所献书。为中国古代最大的单字摩崖石刻,被誉为“天下第一寿”,“寿比南山”一词也是源于此。因“寸”字高达2.3米,人攀其上,足蹬“寸”钩,头顶不着那上边的一道横,所以当地人素有“人无寸高,何须自大”之说。
信步登极,立足“寿”下
青州当地有一拜寿、二拜佛、三拜清官之说,众多的游客都把能到云门山参拜大寿字作为自己最大的心愿。到达“寿”字时,看到有许多游人在“寿”字旁留影,等了一会儿,我们避开人群也和“寿”字合影在此祈福:祈愿天下父母幸福安康!寿比南山!
“云门寿”旁边,即为“云门洞”。云门洞,相传为秦始皇东巡时为压制齐地王气开凿,后经东晋,北宋时多次增扩,洞高4米,宽6米,深10余米。因时有云雾自山南侧“云窟”升起,穿洞而过,故名“云门洞”,为青州古八景之首。
二龙池:古称石井、龙潭,俗称海眼。东池为宋乾德六年开凿,西池为宋天禧五年开凿,以满足山顶庙宇、道观日常用水之需
云门山阳坡上的造像,虽经千余年的沧桑流变,风雨侵蚀,但大部分仍保存完好,现已成为研究古代佛教、雕刻艺术的珍贵史料,也是我国东部现存石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。
穿过“云门洞”,山的另一侧,有大云寺遗址,云门石刻。匆匆留影,继续前行,登上一个由几十阶台阶组成的上升山路后,就来到了天街云衢,也就是云门山的山顶处。此处名为山顶,实为一山脊,山脊狭长,略平整,因此其上建有明万历年间的“云门仙境”石碑,云门山顶峰标志碑,寿比南山石碑。以此自东向西还建有东阆风亭、玉皇殿、迎旭门、天仙玉女祠、西阆风亭等建筑。其中,天仙玉女祠,为石质无梁建筑,结构奇特,富丽壮观,在建筑史上别具一格,内奉碧霞元君像。
高处不胜寒
在云门山顶,可以俯瞰青州城,苍茫的远山,红墙金顶的寺院,高楼林立的市区,人间百态,一览无余。此时,忽然记起,冯梦龙在醒世恒言,“李道人独步云门”一章中,正是说了道人李清,从云门山的“云窟”中,寻仙访道,在神仙住所的北窗处,曾俯瞰青州城,当他在神仙住所待了一年后返乡时,才发现,物是人非,人间已百年。想起这个典故,不由得想找一找,李道人是在哪个所在,往下俯瞰了青州城。神仙是没有的,传说也只是传说。只是此情此景下,从高处看人间,深秋入冬时节,山间树木泛出点点斑斓,自有一番心思在心头,也许是叹息白驹过隙,也许是感慨沧海桑田,又或许是品味人间冷暖,还是高处不胜寒。种种滋味,在升腾,在积淀......
石窟造像群,开凿于北周至隋唐时期,自西向东共有5个石窟,造像272尊,雕刻流畅,线条优美。
沿着山脊,来到阆风亭处,阆风亭地处云门山东峰,峰高388米,始建于元朝,后毁于战火,1984年重修。阆风亭临危不惧,独踞山巅,卓尔不群。我不懂云门山的佛、道是并存的,道长热情打招呼了,进去上柱香,呵呵,直接微信扫码付款。从此处向东可看见驼山,我们开始自东阆风亭前的岔口下山,转过一个弯,蓦然间,眼前一片火红吸引了我。仔细看,我确定那是一片黄栌树,树叶早已变红,映衬在周围的一片苍翠中。秋天,不仅代表着肃杀,她斑斓的色彩仿佛又代表着一种盛开怒放后的告别,一次极力宣泄后的沉淀,一种等待来年的昭告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她又增添了人们心中的那种时间上的紧迫感,这种紧迫感,让我们珍惜拥有,期待未来。
观驼台俯瞰青州城,极目探四方,一步一奇观
一路欢歌,走在下山的路上,如画的美景已入眼中,满满的感悟已入心中。爬山过后,不觉疲惫,反而不自觉地加紧了脚步,因为,我感受到了时光的节奏,因为,未来和未知仍然在前头。
(未完待续.....)
Q Q:95605388
微信:15399566466
电话:15855390087
邮箱:95605388@qq.com
地址: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小堡华强艺术区B座陶古书画创作工作室